太湖碧螺春属于绿茶。
太湖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半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太湖碧螺春的等级标准:
特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俗称一xxx芽似xxx叶如旗)炒制,改为单芽。
特二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级: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明亮。是挑拣一芽一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二级: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是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选。
特级:炒青价格低,产期大约四月既雨前茶,此茶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
一级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泽深绿。尚整,稍有青壳碎片,滋味尚纯正,汤色黄绿,叶底尚嫩欠匀,稍有青张,绿稍深。
无锡主产:太湖翠竹、无锡毫茶、阳羡雪芽。
1、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属于绿茶类别,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1979年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2、太湖翠竹,是江苏省无锡市创制的地方名茶,该茶外形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风格独特,冲泡在杯中,嫩绿的茶芽徐徐伸展,形如竹叶,婷婷玉立,似群山竹林,因而得名。
该茶在2002年江苏省第十届“陆羽杯”评比中,蝉联八届第一名,“中国杯”评比中荣登榜首,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蝉联二届金奖,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二次被认定为全国名牌产品。
3、阳羡雪芽,江苏省宜兴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阳羡雪芽产于国家级太湖风景旅游区内,其茶名是根据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诗句而得之。阳羡雪芽条索紧直有锋苗,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完整。
茶叶权威陆羽认为阳羡茶“芬芳冠世”可以上贡给皇帝,于是阳羡茶被列为贡品。在陆羽的《茶经》中还记载:“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
扩展资料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人喝茶讲新旧,当地谚称“隔年茶,不如碴”。当年新茶,无锡人又有雨前、明前之分——谷雨前为正品,清明前为上品,其中清明之前最初的毫茶为极品。毫茶是茶树上刚萌出来的芽儿,看上去没有绿色,却像是伏天馍上长出的霉绒,或像初生婴儿头上长的胎毛,难怪称之为毫茶了。放在杯子里泡上水,才见到它复绿为茶。
在无锡,花茶没人喝,红茶很少见,人们清一色地饮用绿茶。无锡人讲花茶味不纯正,红茶制作工艺过程中维生素C损失过大,惟有饮用绿茶可得自然、得本色、得营养。清明以前,茶树上的病虫害尚少,所以农药残留近乎于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湖翠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锡毫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羡雪芽
太湖碧螺春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由太湖洞庭山地区茶农创制于清代康熙年间。
太湖碧螺春作为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和味醇“四绝闻名。太湖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太湖之滨的洞庭山,该茶外形卷曲如螺,茸毫毕露,银绿隐翠,细嫩紧结。冲泡后白云翻滚,雪花飞舞,香气清高持久,水色浅,味醇而淡,回味无穷。用温开水冲泡,仍能沉于杯底。如先放水后放茶,也照样下沉,叶底如雀舌,放香展叶,堪称名茶极品。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摘得嫩,三是拣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