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叶苦丁茶。
用开水冲泡后仅仅十多秒钟的时间,细嫩的茶叶在水中迅速舒展,发芽似的变成了鲜嫩绿的叶子,几片嫩叶为一小株。在水中迅速伸展怒放。眼前一片绿芽,手中玻璃杯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像一片有生命的植物。
拓展知识:
1、小叶苦丁茶冲泡之后色泽碧绿,小叶苦丁茶俗称“青山绿水”,是木犀科女贞属乔木植物,外形色泽绿润、汤色碧绿、叶底鲜绿,属纯天然野生植物,入口微苦清香,苦尽甘来,可清热解毒、明目清肝、益喉润肺,是一种纯天然健康饮品。
2、小叶苦丁茶中,锌的含量是绿茶的两倍多(锌是上百种酶的活性中心,又为胰岛素成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硒的含量是绿茶的20多倍(硒是大脑神经的重要组成元素,经常补硒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其天然成份的研究表明,小叶苦丁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黄酮含量为1.37%~2.63%,比绿茶含量0.99%多0.38%~1.74%(黄酮具有维持血管的正常渗透压、减低血管的脆性、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等作用)。
3、据《本草纲目》记载,其“叶苦、味平、无毒、性寒,煮饮止渴明目,消炎利水”,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炎的功效。苦丁茶还具有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抗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
直接晒干的茶叶属于晒青毛茶
晒青是绿茶类中用日晒干燥的青毛茶,青毛茶除少量供内销和出口外,主要作为沱茶、紧茶、饼茶、方茶、康砖、茯砖等紧压茶原料。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晒青毛茶产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
直接晒干的茶叶叫白茶,白茶制作工艺独特,鲜叶采收之后,不炒不揉,先经过萎凋,之后完全利用太阳光干燥(直接晒干)的传统手法制作,因此日晒的白茶贴近自然,滋味则更加饱满香醇,其次根据鲜叶嫩度的不同,白茶又分为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四种。
白茶的加工工艺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因此有人讲“白茶的制作方法是至贴近自然的制茶法”。但是,萎凋、干燥这两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却包含了深刻的生物、化学变化。
1、萎凋
萎凋是白茶特有的外形、色泽形成的关键工艺,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的改变,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过程。
萎凋是指在一定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情况下,伴随叶片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叶片内含物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萎凋是白茶制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白茶的品质高低。
一般分为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复式萎凋。
在白茶萎凋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由于叶表与叶背组织结构不同,在长时间的萎凋失水过程中,叶背细胞的失水速度大于叶表细胞,引起叶表叶背张力的不平衡,加上萎凋后期的“并筛”,从而形成白茶叶缘垂卷的良好外形。
所以,白茶萎凋的过程是茶叶鲜叶中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
2、干燥
烘焙过程要进行翻拌,翻拌的工具就需用到软竻,制茶师根据白茶的颜色和香气变化程度,进行翻拌,把焙笼内的白茶全部倒在软竻,由软竻再倒到焙笼,这样,原来烘焙时位于上层的就移到下层。
软竻可使茶师的手少接触到白茶,因为手上的汗渍会影响白茶的茸毛。炭火烘焙加工后的白茶炭香、毫香明显,这种干燥工艺的白茶广受消费者喜爱。此外,这种干燥方式的白茶耐储存。
现代工艺则更多用机烘
初烘:烘干机温度90~100℃;时间:10分钟;摊叶厚度4厘米;摊凉:15分钟。
复烘:温度80~90℃;历时20分钟至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