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眉。具有权威性的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注释为:“老君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银针茶,精选嫩芽制成,满布毫毛,香气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长眉,故名“老君眉”。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红楼梦:一向慈善的贾母,一连两问质疑妙玉奉上的茶水,主要还是由于贾母不喜妙玉的为人,认为妙玉虽然身在佛门,却没有修得佛门中一视同仁的善心。所以对于妙玉奉上来的茶水,也是表现得百般挑剔,让妙玉明白在贾府中真正有地位的人是贾母。
贾母在《红楼梦》中一向惜贫爱老,她带着刘姥姥到栊翠庵中讨茶喝,也是为了让刘姥姥趁机逛一逛园子,见识一下大户人家的风土人情。在贾母来到妙玉的住处时,妙玉只倒了一杯茶给贾母,却忽略了贾母身边的刘姥姥。要知道刘姥姥可是贾府的客人,就连王熙凤也百般哄着刘姥姥,来讨贾母的欢喜。妙玉的这一举动显然是怠慢了刘姥姥,也就是相当于不给贾母面子。而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对于妙玉的这一做法,虽然明面上没有显露出来不满,却对妙玉奉上的茶水百般挑剔了。
妙玉是借住在贾府的,在给贾母奉完茶以后,叫上黛玉,宝玉,宝钗等人回到屋子中喝体己茶。贾母喝完茶,就带着刘姥姥略坐一会儿就走了。妙玉竟然要将刘姥姥喝过的茶杯砸个粉碎,认为刘姥姥玷污了她的是佛门圣地。妙玉的这一种类似于洁癖的行为,也遭到了贾母的厌恶,对于妙玉的为人更喜欢不上来了。
妙玉为了躲避权贵欺负,特意来到贾府的栊翠庵中出家躲避灾祸。她身为一名出家的小姐,却没有与宝玉划清界限,多次以”槛内人“自称。在宝玉来到妙玉的房屋中喝茶时,妙玉竟然将自己的茶杯给宝玉使用。这放在古代不免令人心生怀疑,不免让人想入非非。在《红楼梦》中妙玉的结局也是相当悲惨,在书中写道”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根据高鹗编写的《红楼梦》续本来看的话,妙玉打坐时走火入魔,被被强盗掳走了。
那么,你认为妙玉是否过于自恃清高呢?
刘姥姥到贾府贾母带着她游览大观园,除了看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等住所,贾母还特意去了妙玉的栊翠庵——家里的庙宇。因为都是向佛的人,所以也都愿意到栊翠庵去走一趟。
众人来到栊翠庵,妙玉煮茶相待,在妙玉为贾母奉茶的时候,贾母特意说了一句,她不喝六安茶,贾母一贯随和不挑剔,为什么到栊翠庵特别挑剔呢?
第一,贾母到栊翠庵讨茶喝,是对妙玉存了考验的想法
寺庙里的清茶和斋饭都是极佳的,贾母到这里来就是品茶的。妙玉出尘脱俗,目下无尘,对很多事物的要求和品味都不俗,所有贾母对她的标准自然也和其他人不一样。
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贾母对妙玉存了考验之心的,这也就是贾母特意问询煮茶的水的缘故,还好妙玉的水也不俗,是旧日存下来的雨水。既然问了水,那自然也问一问茶。
贾母不是第一次到栊翠庵来,以前自然也来过,贾母说不吃六安茶就是在考验妙玉的记性。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如果妙玉弄错了贾母也不会生气反而会以找到妙玉的小错漏而感觉有趣,可是妙玉早就想好应对之策了,她给贾母上的是老君眉。
妙玉的妥帖周全贾母找不到话说了,也就带着刘姥姥品茶了,只可惜刘姥姥喝不出老君眉的清香。
第二,贾母真的不爱喝六安茶
贾母对于饮食是有讲究,但是所以孩子们的招待她一般都不会苛求,可是偏偏对妙玉直言不喝六安茶,那是因为她真的不喜欢喝这种茶。
还记得听到六安瓜片是在《甄_传》安陵容喜欢这种茶,可是贾母对这茶却不喜欢。
一人一种口味,为了避免浪费妙玉的好茶好水,所以贾母就告诉了妙玉她不吃六安茶。
第三,贾母知道妙玉的脾气,将喜好直接明了
妙玉在建好大观园就被王夫人下帖子请进大观园了,她入大观园的时间比宝玉、黛玉等都要早,她的脾气秉性贾母也都是知道的。没有虚与委蛇,也不需要客套寒暄,妙玉的情感抒发很直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这从妙玉只请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就知道了。当时湘云以及三春都在场,可是妙玉却没有所有人都请,她只邀请自己喜欢的人。在这么多人面前,妙玉都不做表面功夫,可知她的真性情。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而后喝完茶,妙玉对黛玉和宝钗也不挽留,她们二人喝完茶也就自行离去了。
贾母知道妙玉的脾气,所以直接就对妙玉讲了自己的喜好。没有别的什么深意,只是单纯的交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