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味道苦的叶子是什么茶叶(带苦味的茶叶有哪些)

日期:2024-01-21 20:58:26 作者:

绿色味道苦的叶子是什么茶叶(带苦味的茶叶有哪些)

味道很苦的叶子菜是介菜,也叫苦菜,南方叫春菜。

补充:

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叶。药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名叫败酱草,异名女郎花、鹿肠马草。民间俗称苦菜,别名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因其叶似蛇形,山东也叫蛇虫苗。味感甘中略带苦,可炒食或凉拌。凉拌时先将苦菜择好洗净,过水轻焯控干晾凉,姜蒜切末,加入盐、鸡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许,搅拌均匀后装盘即可。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每100克苦菜嫩幼苗含蛋白质2.8克,脂肪0.6克,粗纤维5.4克,糖类4.6克,胡萝卜素540微克,维生素 B10.09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维生素 PP0.6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维生素E2.93毫克,钾180毫克,钙66毫克,铁9.4毫克,锌0.86毫克,磷41毫克,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此外,另含有蒲公英自醇、甘露醇、蜡醇、胆碱、酒石酸等多种成分。苦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主治痢疾,黄疽,血淋,痔瘘等病症。

虎杖(蓼科虎杖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横走。茎直立,高1-2米,粗壮,空心,具明显的纵棱,具小突起,无毛,散生红色或紫红斑点。叶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4-9厘米,近革质,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近圆形,边缘全缘,疏生小突起,两面无毛,沿叶脉具小突起;叶柄长1-2厘米,具小突起;托叶鞘膜质,偏斜,长3-5毫米,褐色,具纵脉,无毛,顶端截形,无缘毛,常破裂,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长3-8厘米,腋生;苞片漏斗状,长1.5-2毫米,顶端渐尖,无缘毛,每苞内具2-4花;花梗长2-4毫米,中下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淡绿色,雄花花被片具绿色中脉,无翅,雄蕊8,比花被长;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背部具翅,果时增大,翅扩展下延,花柱3,柱头流苏状。瘦果卵形,具3棱,长4-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 J. 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近年来,对苦丁茶的研究多集中在加工成品茶和茶饮料等营养保健方面,现已成功研制出了袋泡苦丁茶、苦丁茶冲剂、苦丁茶含片、复合型苦丁茶等多种保健食品。目前有关苦丁茶的栽培、加工、生理生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但对其精加工、深加工、贸易和生理生化机理尤其是对苦丁茶的功能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促进苦丁茶饮料资源利用的发展。

功能主治

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消食化痰,除烦止渴,利二便,去油腻,散肝风,治耳鸣耳聋,活血脉,凉子宫。

成品性状

叶呈卵状长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醇(lupe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等。

性味

性大寒,味苦、甘。

声明: 本文由浩茶网内容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