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怎么泡功夫茶叶水(潮汕功夫茶的泡茶步骤)

日期:2024-02-02 18:20:26 作者:

潮汕人怎么泡功夫茶叶水(潮汕功夫茶的泡茶步骤)

潮汕功夫茶如何泡

潮汕功夫茶如何泡,泡茶一直是一门独特的绝技,很多地方都有饮茶的习惯,尤其是广东这边基本每家都会备上一套茶具,饮茶是他们生活上的习惯,下面来了解一下潮汕功夫茶如何泡。

潮汕功夫茶如何泡1

潮汕功夫茶在冲泡时最好选择安溪铁观音或者武夷山岩茶,冲泡的茶具最好选择紫砂茶具,还要准备电炉或酒精炉以及茶茶和茶海等全套的功夫茶茶具。准备好茶具,以后还要准备泡茶用的水,他喜欢水质较软的水,最好使用矿泉水或者天然山泉水,把它放在水壶中加热烧开,烧好以后直接泡茶。

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步骤

1、潮汕功夫茶在冲泡时要先准备好烧水用的壶和炉具,然后要准备好泡茶用的功夫茶具,把准备好的'矿泉水直接放在水壶中,放在风炉或者酒精炉上加热烧开,再用开水冲烫准备好的茶具,把茶具清洗干净,并让它们温度升高。

2、把准备好的茶叶放在赏茶盘中,观赏茶叶的外形并品为茶叶的自然香气,然后把准备好的盖板茶具放在碗托上,再取适量茶叶,直接放在盖碗中,从高处让开水注入到盖板中,冲水时要一气呵成,不能断续水冲到茶具的9分满就可以。

3、冲水后会发现茶汤中有白色的泡沫出现,这时要用中指和拇指捏住茶牛,拿着碗盖儿把泡沫轻轻刮去,冲水以后15秒左右里面的茶汤就要到处把它倒入的公道杯再分,到品名杯中先闻茶香官汤色,最后慢慢品饮。倒出茶汤后要及时续水,每次放到的茶叶可以反复冲泡3~5次,不过每增加一泡出汤时间就要适当延长,不然会影响茶汤的色泽与口感。

潮汕功夫茶如何泡2

与朋友聚,泡一杯好茶。中国是茶叶之国,茶的品种繁多,冲泡的工艺也不同。最为精湛的应数潮汕地区的潮汕功夫茶了。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讲究是茶具。潮汕功夫茶有别于其它喝茶方法也在于茶具上,一般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红泥小火炉、茶盘、茶壶、茶洗、茶杯等等。

水。是潮汕功夫茶重要的一个元素。茶水,99。9%是水,所以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茶口感。一般认识,山泉水最佳,溪水,雪水次之,自来水最后。当然,随人环境污染的加重,在选择天然水的时候,要考虑到水资源附近的环境污染情情况。

水温。不是所以有茶都用100度的水进行冲泡。一般来说,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需要100度的开水。各种芽叶细嫩的绿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越嫩、越绿,水温就要低。

茶叶。潮汕地区工夫茶的茶叶以乌龙茶为主,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枞)等。大红袍:主产于福建武夷岩,乌龙茶类,此外还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并称“四大名枞”;铁观音:主产于福建安溪县,乌龙茶类,半发酵;凤凰单丛:主产于广东潮州市凤凰山,乌龙茶类,为潮汕本地产名茶。

茶艺。潮州工夫茶一般只放三个杯子,潮汕有“茶三酒四”的说法,体现潮汕人礼让精神。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成“品”字,凸显潮汕人重品德。茶杯七分满,茶太满了欺客。最后,主人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上,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品茶。品茶的“品”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喝茶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

功夫茶的简易泡法如下图所示:

1、准备好茶具一套、毛巾一条、托盘、大碗、开水、茶叶。

2、将茶具、盖碗、公道杯、滤网、小茶杯清洗干净,放置一旁备用。

3、往盖碗里放置茶叶。

4、添水进行第一泡。第一泡通常不喝,用来洗净茶具。

5、继续添水进行第二泡,茶水先从盖碗倒入带过滤网的公道杯内。

6、然后将茶水从公道杯分至各个小茶杯中。

7、倒茶喝茶。客人用小茶杯喝,喝完放下,喝不完可以倒入大碗中,主人会继续重复泡茶倒茶动作。

扩展资料: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著名诗人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功夫茶源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夫茶泡法

潮汕功夫茶的泡茶步骤

潮汕功夫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潮汕功夫茶的泡茶步骤,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治器。

治器一共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清器、候汤、淋杯六个动作。正如太极中的“太极起势”,治器其实是一个预备阶段。起火、掏火、扇炉、清器自然不必多说,“候汤”和”淋杯”也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煮水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变小时,鱼眼水就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重新将砂铫置于炉上。

第二,纳茶。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打开茶叶,把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将粗细分开,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置于中层,然后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细末多时,将滴嘴堵住,同时也有助于泡出的茶汤色泽味道均匀一致。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足够了。太多太少都会影响茶汤的味道,如果茶叶过多,泡出的茶太浓,味道苦中带涩,而且随着冲水后嫩芽的逐渐舒展,变得很大,最后甚至连水也冲不进去了。如果茶叶太少,则茶味太淡。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日蟹眼连绎并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缘壶边冲人,切忌直冲壶心。所谓“高冲低斟”,所以提铫宜高不易低。高冲是为了使开水能够有力地冲击茶叶,茶叶在壶中来回翻滚,从而促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茶叶也不会有涩滞。至于七步再冲正适合,是为了让开水稍凉一点,避免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好茶壶水冲满后茶沫浮起,但决不溢出,提起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所谓“淋罐”,也就是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淋罐不仅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还能够判断茶熟时机,当罐身水分全干时,即是茶熟之时。此外,还可以通过淋罐冲去壶外的茶沫。

第七,烫杯。

“烫杯”用潮州当地的土话说就是“烧盅热罐”,这是冲泡潮汕功夫茶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应使开水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操作熟练的茶艺师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步便是洒茶。洒茶遵循低、快、匀、尽的四字诀。

所谓“低”,正是前面“高冲低斟”里所说的“低”。洒茶不宜过高,高则香味易散,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礼貌。所说的“快”,是为了使茶的香味不散失,并且保持茶的热度。而“匀”则是指洒茶过程中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以保证各杯茶色均匀。切忌洒满一杯才洒另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最后的“尽”字,就是说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第二冲、第三冲切不可留在壶中。洒完茶后,将茶壶倒放过来,置于茶垫上,以使壶中之水分全部滴出,洒茶既毕,请各位宾客乘热而饮,杯缘接唇,一股茶香扑鼻而米,一啜而尽,三嗅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

;

声明: 本文由浩茶网内容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